English

赛格:从资本经营走向技术创新

1998-01-19 来源:光明日报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王殿甫,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中。1993年,当赛格陷入僵局,困难重重时,一纸调令,将这位电子行家从北京调到深圳,出任赛格公司董事长。不久前,他率赛格团参加北京电子新产品、新技术展览。他们推出的超薄彩电、超强功能的新式电话、GPS接收系统等引起了同行的关注。赛格正在焕发生机。

1992年底,赛格集团四面楚歌。净资产负1.6亿元,负债率高达90%,银企关系紧张。8家大银行相继宣布停止对赛格贷款。

面对企业困境,电子部、深圳市决定改组赛格领导班子,给赛格一次机会。

这的确是背水一战。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,统一认识,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: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,向电子高科技转变,向集约化、大规模生产转变,向股份制、现代企业制度转变,形成以电子高科技为主导的支柱产业。

赛格人选择了盘活存量之路,不铺新摊子,着力调整结构,集中力量把赛格难点、重点企业搞好。他们跟国家要了2个亿的贷款,又要了100万美元搞技术改造。

从玻壳生产入手,救活企业。通过强化管理,降低成本,技术改造,不出两年,公司就开始赚钱。1995年底挣了1亿多,去年又赚了1.8亿,成为深圳的利税大户,并盘活了40亿元的存量资产,打了漂亮的第一战役。“这一仗打得很艰苦”,王殿甫至今叙来还唏嘘不已。

赛格在1993年前违背管理规律,拼命扩张,超极限负债经营,走了一段弯路。吞并的中小企业多达160多家,但没有几个赚钱的。1993年,新班子采取关、停、并、转、清、卖等多种方法,对这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实行战略重组,关掉60个企业,使资产在运动中增值了2个亿。

1995年赛格开始资本运营。他们大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,将8家优势企业资产重组上市,融资3.7亿;接着又组建了赛格—中康股份公司,融资7.9亿。这样通过改组改革,赛格人从市场上拿回近15个亿的资金,同时实现了优势重组,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。

通过改革、改组,赛格整体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,总资产已近100亿元,净资产涨到31.1亿元。资本结构中,国有资产占3.198亿,四个上市公司占15亿,合资公司外资近5亿,职工内部股5000万。赛格实现了以3亿国有资产控制31.1亿净资产,100亿社会资产的新目标。

所有制改革后,赛格不单纯是国有企业。它控制的经济成份是国家的、外资的、股民的、职工的混合体。在资本运营中,赛格人完成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重大课题,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了一大步。

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向高技术转变,实现“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,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”两个结合,是赛格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。

经过资本经营之后,赛格人认识到,当代电子产业革命发展迅猛异常,网络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,使全世界信息革命迅速展开。在这个网络化时代,中国电子产业面临重大挑战。赛格要在新形势下,求得更大的发展,就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。

他们开始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转移。在此之前,赛格成立了技术中心,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,与高校联合建立5个研究室,集中集团整体实力,组织了600多人的技术队伍,大力发展高技术,下决心把微电子搞起来。赛格已有很好的设计中心。它是赛格新产品、新技术的基地与策源地,是集团的“命根子”。

3年间,他们投入3亿元资金进行技术开发,产生了74个新产品,其中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视听产品、移动通讯产品等。

价格、品牌、技术竞争,核心是人才竞争。科技进步,高科技发展是赛格安身立命之本。如果说,资本经营使赛格摆脱了经济困境的话;赛格人认定,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战略转移将为赛格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。王殿甫介绍说,在电子产品数字化、宽带化、高速化、个人化的新阶段,赛格准备走“哑铃型”发展之路,在数字产品设计开发与市场销售上下功夫。他们已经开始组织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大营销公司,统一品牌、统一设计、统一采购、统一安排生产,要在新的时代打响赛格新的品牌,实现国有大型企业跨世纪的腾飞。深圳赛格集团董事长王殿甫,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中。1993年,当赛格陷入僵局,困难重重时,一纸调令,将这位电子行家从北京调到深圳,出任赛格公司董事长。不久前,他率赛格团参加北京电子新产品、新技术展览。他们推出的超薄彩电、超强功能的新式电话、GPS接收系统等引起了同行的关注。赛格正在焕发生机。

1992年底,赛格集团四面楚歌。净资产负1.6亿元,负债率高达90%,银企关系紧张。8家大银行相继宣布停止对赛格贷款。

面对企业困境,电子部、深圳市决定改组赛格领导班子,给赛格一次机会。

这的确是背水一战。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,统一认识,确立了公司的发展战略: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,向电子高科技转变,向集约化、大规模生产转变,向股份制、现代企业制度转变,形成以电子高科技为主导的支柱产业。

赛格人选择了盘活存量之路,不铺新摊子,着力调整结构,集中力量把赛格难点、重点企业搞好。他们跟国家要了2个亿的贷款,又要了100万美元搞技术改造。

从玻壳生产入手,救活企业。通过强化管理,降低成本,技术改造,不出两年,公司就开始赚钱。1995年底挣了1亿多,去年又赚了1.8亿,成为深圳的利税大户,并盘活了40亿元的存量资产,打了漂亮的第一战役。“这一仗打得很艰苦”,王殿甫至今叙来还唏嘘不已。

赛格在1993年前违背管理规律,拼命扩张,超极限负债经营,走了一段弯路。吞并的中小企业多达160多家,但没有几个赚钱的。1993年,新班子采取关、停、并、转、清、卖等多种方法,对这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实行战略重组,关掉60个企业,使资产在运动中增值了2个亿。

1995年赛格开始资本运营。他们大力调整企业组织结构,将8家优势企业资产重组上市,融资3.7亿;接着又组建了赛格—中康股份公司,融资7.9亿。这样通过改组改革,赛格人从市场上拿回近15个亿的资金,同时实现了优势重组,为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。

通过改革、改组,赛格整体资本结构发生了变化,总资产已近100亿元,净资产涨到31.1亿元。资本结构中,国有资产占3.198亿,四个上市公司占15亿,合资公司外资近5亿,职工内部股5000万。赛格实现了以3亿国有资产控制31.1亿净资产,100亿社会资产的新目标。

所有制改革后,赛格不单纯是国有企业。它控制的经济成份是国家的、外资的、股民的、职工的混合体。在资本运营中,赛格人完成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重大课题,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了一大步。

如何以更快的速度向高技术转变,实现“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,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”两个结合,是赛格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。

经过资本经营之后,赛格人认识到,当代电子产业革命发展迅猛异常,网络、微电子技术的发展,使全世界信息革命迅速展开。在这个网络化时代,中国电子产业面临重大挑战。赛格要在新形势下,求得更大的发展,就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。

他们开始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战略转移。在此之前,赛格成立了技术中心,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,与高校联合建立5个研究室,集中集团整体实力,组织了600多人的技术队伍,大力发展高技术,下决心把微电子搞起来。赛格已有很好的设计中心。它是赛格新产品、新技术的基地与策源地,是集团的“命根子”。

3年间,他们投入3亿元资金进行技术开发,产生了74个新产品,其中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视听产品、移动通讯产品等。

价格、品牌、技术竞争,核心是人才竞争。科技进步,高科技发展是赛格安身立命之本。如果说,资本经营使赛格摆脱了经济困境的话;赛格人认定,以技术创新为标志的战略转移将为赛格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。王殿甫介绍说,在电子产品数字化、宽带化、高速化、个人化的新阶段,赛格准备走“哑铃型”发展之路,在数字产品设计开发与市场销售上下功夫。他们已经开始组织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大营销公司,统一品牌、统一设计、统一采购、统一安排生产,要在新的时代打响赛格新的品牌,实现国有大型企业跨世纪的腾飞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